[ 客戶案例分享 ] 影像版 Podcast 剪輯 - 查理的創業化合物
- ARNO LEE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4小时前

在這次的合作中,我有幸參與了 查理的創業化合物 頻道的影像 Podcast 剪輯工作。
這是一個聚焦人物訪談與創業洞察的節目,訪談內容深入、有溫度,訪談節奏自然又專業,對剪輯來說既是挑戰也是享受。
這篇文章我想從三個面向,分享我在這次專案中的實作經驗與技巧:
一、多機位剪輯:節奏與視覺流動的拿捏
節目採用三機位拍攝。對於影像 Podcast 而言,多機位的運用是提升觀眾專注力的關鍵。
我的做法:
情緒為主、說話為輔:根據對話中誰在說話、誰在反應,以及表情是否生動,來切換鏡位。
節奏不是快,是自然:不過度頻繁切換,避免觀眾分心。每段保持 6–12 秒一個穩定視角較為舒服。
善用 Cutaway 畫面:若來賓語速較慢或語助詞較多,會適度補上反應畫面或插入廣角鏡頭緩和節奏。

二、字幕處理:簡潔、有重點 才有效
影像 Podcast 的字幕不能太密、也不能太少。這次的處理重點是「減字 + 高辨識度排版」。
實務技巧:
去除 '部分' 贅字與語助詞(嗯、然後、就是、呃等),讓節奏更流暢,切記不能全數去除,適當保留聊天的節奏感與人味。
適當斷句與強調關鍵字:讓觀眾即使沒開聲音也能快速吸收。
統一字體與大小,搭配描邊外框或陰影,保持畫面文字易讀性清晰專業。
三、轉製短影音:
從一集擷取三段精華
完整一集 Podcast 通常 60–90 分鐘,我會選出其中 3 個具故事性或反差感的段落,製作成 Reels / Shorts 用的短影音。
篩選原則:
破題快:5 秒內抓住觀眾,例如一句吸睛的提問或爆點回應。
完整閉環:即便只有 60 秒,也要有起承轉合。
搭配重點字卡:讓畫面更有節奏感,避免只有人物在講話。

小結:影像 Podcast 剪輯,關鍵在「 說故事的節奏感 」
這類型的剪輯不像廣告節奏那麼快,但節奏掌握更難。
如何讓觀眾不只是聽下去,而是看下去,是影像 Podcast 的核心。
謝謝 Charlie 的信任,也謝謝這次節目的每位來賓讓剪輯過程充滿故事。
如果你也有影像 Podcast 想製作、後製或剪成短影音,歡迎聯繫我,我們可以一起讓節目更有溫度與節奏感。